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宇宙星球 #118

118.神变成人就这

118.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。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。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,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。因此,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,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,视自然为神,进而根本不信神。所以,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,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,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,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,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。在来世,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,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,并承认主(AC 2049, 2595, 2598, 2600-2601, 2603, 2861 [原文2661], 2863, 3263)。

属天的奥秘 #10336

10336.“凡心里

10336.“凡心里有智慧的,我把智慧放在他心里”表所有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的人。这从“心”、“心里有智慧的”和“把智慧放在心里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心”是指一个人的至内在部分,被称为他的意愿,由于构成人的爱的,也构成他的意愿,所以“心”也表示爱(关于“心”表示爱,可参看3635, 3883-3896, 9050;关于它表示意愿,可参看2930, 3888, 7542, 8910, 9113, 9300, 9495节);“心里有智慧的”是指一个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热爱良善和真理的人,因为这是一个智慧人的标志,并且出于爱实践真理就是智慧(10331节),这是心里有智慧者的标志,并且出于爱实践良善就是内心的智慧;“把智慧放在心里”是指出于主,因而出于爱之良善做这些事,因为爱之良善来源于主。所有这样的人都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,因为良善和伴随良善的真理就是与他们同在的主;事实上,那些来源于主,因而属于主的事物也是祂自己。
  这就是为什么说主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。主是良善本身,这一点从祂自己的话清楚看出来:
  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呢?除了神以外,没有一个良善的。(马太福音19:16, 17; 路加福音18:18, 19)
  那里还列举了爱与仁的善行:
 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(马太福音25:40)
  “弟兄”这个词描述了那些处于良善的人,因而描述了良善的多样性(参看2360, 3803, 3815, 4121, 5409节);因此,那些处于源于主的良善之人就是祂的弟兄(4191, 5686, 5692, 6756节)。主是真理本身,这一点从主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:
  耶稣说,我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。(约翰福音14:6)
  另一处:
  只等真理的灵来了,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;祂不是凭自己说的。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。(约翰福音16:13-15)
  由此明显可知“把智慧放在心里”是什么意思。
  在耶利米书,“将律法写在心上”意思也大致相同:
 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,写在他们心上。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同伴和自己的弟兄说,你该认识耶和华。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。(耶利米书31:33, 34)
  “将律法写在心上”表示将神性真理赋予意愿,因而赋予一个人的爱。当这一切完成时,这个人就不再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神性真理;相反,属于爱的良善本身会使他凭直觉感知。这就是为何经上说“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同伴和自己的弟兄说,你该认识耶和华。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”。住在至内层天堂的属天天使就是这个样子(参看9277节提到的地方)。
  必须简要说明什么叫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,也就是此处“把智慧放在凡心里有智慧者的心里”所表示的。凡爱主胜过一切,爱邻如己的,都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实行良善和真理。因为如前所述,良善和真理就是主自己,所以当他们爱良善和真理时,也就是当他们出于爱而意愿并实行它们时,就是在爱主。那些爱邻如己的人也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,因为从普遍意义上说,良善和真理就是邻舍。邻舍是一个人的同胞、本地社区、国家、教会和主的国;爱邻舍在于对这些的善意,也就是说,在于渴望它们的良善;因此,它们的良善就是那必须被爱的。当这良善被爱时,主就被爱,因为这良善源于主,或说主是这良善的源头。
  由此明显可知,被称为仁爱的对邻之爱含有对主之爱在自己里面。如果这爱不在它里面,那么同胞、社区、国家、教会和主的国就是为了自我而被爱的,因而不是出于良善,而是出于邪恶被爱的;因为一个人为了作为目的的自我所行的,都来源于邪恶。为了自我而爱邻舍就是为了作为目的的利益和重要地位而爱他。目的决定了某件事是源于良善还是源于邪恶。目的就等同于爱,因为凡一个人所爱的,他都会以之为目的。目的也等同于意愿,因为凡一个人所意愿的,他都会去爱。因此,某人行动所为的目的,或他的意图就是这个人自己;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他的意愿和爱的品质。
  

属天的奥秘 #9993

9993.“和调油的

9993.“和调油的无酵糕饼”表中间属天之物的洁净。这从“糕饼”和“油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糕饼”是指中间属天之物,如下文所述;“油”是指爱之良善(参看886, 4582, 4638节)。由此明显可知,“调油的无酵糕饼”表示直接源于至内在层的属天层,因为“油”是指至内在的爱之良善。此处的情形是这样:诸天堂分为两个国度,其中一个国度被称为“属灵的”,另一个被称为“属天的”。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对应于天堂里的属灵国度,其意愿部分则对应于那里的属天国度(9835节)。每个国度都有一个内在部分和一个外在部分,正如人也有理解力和意愿一样。因为人的理解力有一个内在部分和一个外在部分,人的意愿也有一个内在部分和一个外在部分。理解力的内在部分或内在理解力形成内在人的属灵生命,理解力的外在部分或外在理解力则形成外在人的属灵生命。但意愿的内在部分或内在意愿形成内在人的属天生命,意愿的外在部分或外在意愿则形成外在人的属天生命。凡停下来反思的人,都能看出,人的心智既有一个内在部分,又有一个外在部分。这一点从伪善者、骗子、诡诈的人和恶棍身上尤其看得清楚,这些人内心深处所想的,都与信之真理背道而驰,他们所意愿的,则与天堂之爱的良善背道而驰;但表面上看,他们所思想和意愿的,都与这些真理和良善是一致的,他们言行也是一致的,好叫世人都能看见。
  另外,要知道,天堂里的每个国度,即属灵国度和属天国度,都有三个部分;各自都有一个至内在部分,一个中间部分和一个外在部分(参看9873节)。属天国度的至内在部分在于对主之爱的良善;那里的中间部分在于相爱的良善,就是从对主之爱的良善所发出的良善;外在部分则在于从相爱的良善发出的快乐。头两部分住在主的属天国度居民的内在人里面,而第三部分住在他们的外在人里面。这三部分由无酵饼、调油的无酵糕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来代表;它们的洁净由与燔祭或祭牲同献在坛上的这三者的供品来代表。所表示的是在其适当次序中的这些种类的良善,这一点仅从以下事实就能看出来:这三种谷物的供品是经上所吩咐的,摩西五经还描述预备它们的过程。若非这些事物含有天堂和教会的奥秘,这是绝无可能的事。否则,这类事物还有什么用呢?
  不过,我意识到,如今几乎没有人能明白这些奥秘。因为当今人们所理解和意愿的一切事物都是世俗的,那些思想天堂并想要在那里的人除了一种属世和世俗的概念外,就没有、也不愿有关于它的其它任何概念。哪里有这种(属世和世俗的)概念、这种意愿,因而有这种爱,哪里就没有天堂奥秘的一席之地。如果人的心智以天上的事物为乐,胜过以世俗事物为乐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因为人能发现让他感到快乐的东西是什么,如当他以错综复杂的国家公共事务,或以人们错综复杂的道德态度为乐时的情形。道德态度就是那构成他们的爱与情感,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的。这个奥秘很容易被诡诈的人发现,因为他喜欢利用他所发现的引导其他人,目的是为了获取重要职位、或金钱利益,或为了这些赚取名声。
  “糕饼”之所以表示内在人里面的中间属天之物,是因为它们排在第二等;排在第一位的是无酵饼,排在第二位的是调油的糕饼,排在第三位的,是抹油的薄饼。这三者被称为“素祭”,与燔祭和祭牲一同献在坛上。利未记第2章描述了它们是如何制成的,各处的经文则描述了要如何献上它们,如亚伦在受膏的日子(利未记6:20-23)如何献上它们。
  在圣言中,“糕饼”还表示总体上的爱之良善。正因如此,“脸饼或陈设饼”在摩西五经中被称为“糕饼”:
  你要取细面,烤成十二个糕饼,一个糕饼用面伊法十分之二。你要把它们摆在耶和华面前的桌子上。又要把净乳香放在每行上。(利未记24:5-9)
  放在糕饼上的“净乳香”表示源于属天良善的真理,也就是属天国度的最低层或最外层。
  在耶利米书,“糕饼”也表示总体上的爱之良善:
  儿子捡柴,父亲生火,妇女抟面做糕饼,献给天后,又向别神浇奠祭。(耶利米书 7:18; 44:19)
  “做糕饼献给天后”表示用属天之爱的良善向魔鬼献上敬拜;“向别神浇奠祭”表示用信之真理向撒旦献上敬拜。因为“天后”表示那些在恶魔的地狱之人,“别神”表示那些在恶灵的地狱之人(关于他们,可参看5977, 8593, 8622, 8625节)。那些在恶魔的地狱之人统称为“魔鬼”,那些在恶灵的地狱之人则统称为“撒旦”。
  但在何西阿书,“糕饼”表示属灵之爱的良善:
  以法莲成了一个没翻过的糕饼。(何西阿书7:8)
  此处“糕饼”在原文是用另一个词来表达的,这个词就表示属灵之爱的良善。当外在人统治内在人时,其情形就是“没翻过的糕饼”。当这种情况在人里面出现时,秩序就颠倒了;因为这时,外在人是主人,内在人则成了仆人。“以法莲”表示教会的理解能力,当信之真理与良善被接受时,这理解能力就接受光明,并被情感激发(3969, 5354, 6222, 6234, 6238, 6267节)。
  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